找到相关内容272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陀忠诚的侍者——阿难

    第2卷第24页)   佛陀逝世以后三个月,阿难在第一次僧伽大会(第一次结集)的前夕修止观,证得了阿罗汉果位,准备作为阿罗汉参加会议,解答有关经藏的一切问题。阿难是用“如是我闻佛说”来解答的。所以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0682078.html
  • 了解金刚经─走在正确的修行路上

    出现、一个感受消灭,便消掉你一分的习气了。我们必须借著这种对苦受的观察来消除嗔恨的种子。   当这些苦受的种子浮现的现象慢慢减少以后,就开始有乐受出现,这个时候,是最难最难的一关。因为在修止观的当中,遇到这个乐的受,就停止不前,停止在某一个阶段,享受那种法喜,这个时候,你便被这个乐的受迷住了,叫做三昧酒,那么,你的功夫就停在那个地方了。所以我们也必须接著注意这乐的受。在修止观当中,这个乐受的出现...

    释普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0250559.html
  • 四部宗义要略(一)

    观集谛修四行相︱︱1 因、2 集、3 生、4 缘;三观灭谛修四行相︱︱1 灭、2 静、3 妙、4 离;四观道谛修四行相︱︱1 道、2 如、3 行、4 出。  行律仪即守戒;修四谛十六行相即修止观,称为“行相”,即由修止观而令心识清净,如不执著「常”、知“苦”等。  以此串习力,二障于五道修习之究竟金刚喻定(vajropamasamadhi)中摧灭。此二障即贪嗔痴三毒及其种子,与烦恼以外之无明。  盖...

    敦珠法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0862108.html
  • 画史中的宗炳

    ,以收禅定之效益,涤荡尘思,而得清净。盖赏监绘画与参禅修止观在心理上意义相同。所以他又说:  神本亡端,栖形感类,理入影迹,诚能妙写,亦诚尽  矣。  人的神智化用无方,没有说某些事可作,某些事难成。...所能伪拟得。而且其全文以禅修的实际经验为脉络,叙述修止观的心境与器界物象的差别,清晰分明,绝无混淆渗杂之失,足见其禅修工夫与绘画艺业俱有深湛的造诣,除了千余年后的石涛原济,画坛中恐怕还找不到第二人可与...

    潘金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4664902.html
  • 贤空法师闭关七天后访谈

    之前必须要严持戒律,修止要学习方法,修观要学习经教;懒散的人是不愿意修止观的,持戒觉得很辛苦,静坐怕腿痛腰痛,学习经教头痛,是不能修止观的。   茗山长老、贤空法师   《瑜伽师地论》也是玄奘法师翻译...

    贤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284273612.html
  • 多识仁波切著:佛教理论框架(二)

    》中说,声闻、菩萨、如来的所有世间与超世间一切善法功德都是止观的结果。  在修止观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各种不正确的观点和方法,防止误人歧途。在佛教内部对止观的理解曾出现过许多错误的看法,其根源主要是对佛经...正确分别和错误分别,主张“思念一律排除”。这和外道的无想定、灭尽定没有区别。  修这类“无思”定,会使人变得反应迟钝,智力减退,后世堕入五分别的动物界和无想天,绝非开发真智正见的正道。  佛教修止观的目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2341966.html
  • 妙境长老:修四念处的重要

    不得了!啊呀,你可能得无生法忍了!你常常静坐,常常修止观,别人看见你,心里就生恭敬心,他心里想,你可能是得无生法忍了!你常常自己修行,烦恼自然就不动,也是值得恭敬的,虽未得无生法忍,也是接近得无生法忍...当然也有些人未得,但是看出来,不是太难的事情,问题是你要努力,你若努力就会有成就。若你不努力,老是想要做师长,老是想为别人讲,老是想要发表一篇文章,心里老是注意这件事,那就不行了。若你能注意自己修止观,...

    妙境长老

    |空性|四念处|净土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3401233171.html
  • 天台智顗《摩诃止观》“一念三千”说研究

    说,亦是智顗由宗教经验所建构出的宇宙图式。  “一念三千”说,是智顗在《摩诃止观》第七章〈正修止观〉中的“观不可思议境”,所提出的止观观心解脱论,是说明吾人当下之一念阴识之心,即含具由“十法界”、“十...  二、正修止观之“十境”131  三、止观实践之“十乘观法”134  第二节 《摩诃止观》之“一念三千”说139  一、智顗在《摩诃止观》中论述“一念三千”的整体架构140  二、“一念三千”的组成...

    赵东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0155987.html
  • 天台宗止观学说发展的历史过程

    修止观也;纵辨而说,说止观也:故曰说己心中所行法门。则知台宗教部虽繁,要归不出止观,舍止观不足以明天台道,不足以议天台教”。这段论述符合全部天台教学的实际,本文以此为纲,通过上述“承”、“悟”、“修”、“...禅定为中心的思想。第二,在具体内容安排上,《小止观》将“正修止观”一章分为坐禅止观与历缘对境止观二部分,是《摩诃止观》将止观分成四种三昧的外在形式和十境十乘的具体内容的雏型。第三,《小止观》初步提出了“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2560547.html
  • 返闻自性的途径

    阿兑等等都是立断顿超的最胜解脱道法门,不离此心,圆满佛土。然胜法虽多,各随根性,只选一法而修即能成佛;如修多法反成障碍。但不论修持任何法门,都以止观为基础,以圆满福智二德为指归;修止观(圆智德)入定之...

    智敏慧华金刚上师

    |智敏慧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217561860.html